2020-08-09 : [百家姓]傳統文化資料
2020-08-19 : [百]傳統文化
香港新界「黃帝祠」,即為供奉這偉人而建;原為「軒轅祖祠」,位於粉嶺聯和墟旁,亦為新界粉嶺安樂村各姓鄉民祭祀與議事的公祠,1925年落成,數十年來一直是附近居民處理公共事務的場所,並曾興辦學校,八十年代面臨拆卸命運,在1990年中開始集資重建。
1998年年奠基動工,至2005年中重建完成。並正名為「黃帝祠」。黃帝祠佔地一萬平方呎,樓高七層。祠內神像莊嚴,栩栩如生,承傳統宗教文化,集儒、釋、道三教為一體,有供奉黃帝的「軒轅殿」、炎帝的「神農殿」、孔子的「大成殿」,還有供奉佛教的「三寶佛」、「四大菩薩」及道教的「三清殿」、「三師殿」。
設有「骨灰龕位」及「祖先靈牌位」給善信拜祭。新建的黃帝祠特意保留了原址牌匾、石柱等百多件有歷史價值的組成部分,其餘在拆卸期間已捐給古物古蹟辦事處及供博物館收藏。
元朗、上水、錦田、大埔都是大帽山的山脈龍地,都是風水好的地方,地靈悠厚,隹穴甚多。粉嶺位於四者中間,得群山包攏,四面山峰中央平和掌窩,秀氣盈盈,吉氣融融,外氣縱內局平廣,龍脈由外圍向內靠攏,結穴地有情朝向,如幼子戀母,俯伏向內。
粉嶺的山水向內湍流,外局四周有公路圍繞,內局馬路縱橫,呈現一片陰陽交錯,無限生機。位於粉嶺東北面的「龍躍頭文徑」,是政府在新界興建的第二條文化徑,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正式開放,文物徑沿路有不少中國傳統建築物,如松嶺鄧公祠、天后宮等,部分圍村如老圍、新圍等仍然保留古貌。
龍躍頭,俗稱龍骨頭,亦稱龍嶺,位於該處有山名龍躍嶺,自古相傳,有龍跳躍其間,因而得名。龍躍頭保留不少傳統建築,同時,也流傳了不少風水傳說和歷史故事,其中古蹟之一的「軒轅祖祠」,是華南地區唯一緬懷華南民族的共同祖先--軒轅黃帝的祠堂(現正名為【黃帝祠】)。龍氣盤聚,顯示華夏民族興旺發達。
從前安樂村村民安放祖先牌位,供奉先靈在「軒轅祖祠」,因其旺氣天成,龍氣聚集,必定福蔭子孫,德澤後人。重建後的【黃帝祠】坐東南向西北,二十四山定向為坐巽向乾,八運坐巽向乾是到山到海,九運是雙星到向。以風水學定位,能夠取得吉旺之氣,在未來的日子必能興旺。再者,在【黃帝祠】前有一條由龍躍頭穿插而下的馬路,將龍躍頭的山巒靈氣帶到祠殿,來水長而有力,加水倒左,三合水法收帝旺水,三元水法是貪狼水來水,文曲去水。無論是三合水法或是三元水都是吉水,一樣興旺。